多地仍將有高溫天氣
最近我國大部分地區仍然持續高溫天氣。高溫天氣時運動量過大,又沒有及時補水,就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多地仍將有高溫天氣,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溫預警16省區市等地有高溫天氣
預計7月13日白天,河南南部、安徽、江蘇南部、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東部、重慶大部、貴州東部和南部、廣西大部、廣東大部、海南島、新疆南疆盆地東部和北疆西部等地有35~36℃高溫天氣,其中,湖北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大部、浙江大部、上海西部、福建大部、重慶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局地可達40℃以上。
高溫天氣對身體會造成什么影響?
人體往往會大量出汗,從而引起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能量大量地消耗,影響人體免疫力。人體在過高環境溫度作用下,體溫調節機制暫時發生障礙,而發生體內熱蓄積,導致中暑。
人體感到不適,睡眠不足及睡眠質量不高,工作效率降低。
天氣炎熱應怎樣注意防暑
1、白天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10~16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運動和勞動。少去悶熱的公共場所,早晚多散步。
2、不宜在陽臺、樹下或露天睡覺,適當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3、室外勞動時應戴上草帽,穿淺色衣服,并且應備有飲用水和防暑藥品,如感到頭暈不舒服應立即停止勞動,到陰涼處休息。
4、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溫水洗澡。
5、空調溫度應控制在26~28℃,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8℃。空調運作時,盡量避免送風口冷風直接吹著頭部或長時間對著身體某一部位吹。定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6、避免皮膚被蚊蟲咬傷、開水燙傷等,預防因氣溫高、細菌繁殖加惴而造成的感染。
7、注意飲食衛生。要多飲水,每日補充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溫淡鹽開水或茶水為主,兼食瓜果和新鮮蔬菜。
8要靜心度夏,遇事戒躁忌怒,安心調養,怡然自得。
9要提高防范中風的意識。少食多餐,切忌過飽過膩,以防胃腸道消化食物時與大腦爭血,增加腦缺血性中風的機會。凡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者,應堅持服藥,一旦出現心慌氣短、頭昏眼花、手足不靈、走路不穩、精神萎靡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高溫天氣的膳食方面有哪些
合理膳食喝出健康,人們除把電扇、空調作為納涼消暑的工具外,那么到底“喝”啥能解暑呢?下面給大家推薦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喝茶是解暑的最佳方法,不管是紅茶、綠茶還是菊花茶,如果附之冰糖、山楂、橘皮、決明子等,不但口感極佳,而且也不失為清熱祛暑的良方;夏季人們飲食不喜油膩而趨于清淡,因此各類粥制品成為市民喜好的食物,那么調制幾款既營養又可口的粥制品也不失為防暑降溫的好選擇。比如:小米綠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蓮子粥、百合粥等;同時,夏季多喝諸如綠豆湯、百合湯、酸梅湯和苦瓜湯之類的食品也是消暑降溫不錯的選擇;另外高溫天氣下常喝果汁對生津止渴、清熱解毒也有較好的效果,可謂一舉多得。常見的桃汁、梨汁、蘋果汁、葡萄汁、草莓汁、西瓜汁等果汁均可適量飲用。
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現哪些癥狀
高溫引發疾病一: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即我們所說的“中暑”。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專家建議,如果有人發生中暑,要將中暑者脫離高溫環境,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將中暑者平臥,頭部抬高,松解衣扣。如果中暑者已神志清醒,并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預防中暑。
應盡量不在烈日下暴曬,出門時最好戴寬檐帽或撐把傘,宜穿透氣易散熱的衣服;別等到口渴才喝水,流汗多最好多喝淡鹽水;高溫天工作時間不宜過長,強度不宜過大,保證睡眠充足;在家中和隨身準備一些中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水等。
高溫引發疾病二:頸椎病
夏季天氣悶熱,有時陰雨連綿,氣壓的反復變化,使身體的正常運轉收到外接干擾,如果再遇冷風一刺激,就會使頸部肌肉長時間收縮,造成后關節紊亂。此外,上班族大多有這樣的共同點:工作時間緊,壓力大,活動時間少,室內環境差,長時間伏案工作,頻繁使用電腦等,這些行為、習慣都易引發頸椎病。
專家建議,頸椎病可以預防,比如首先要加強跑步、游泳等全身運動,增進頸椎和全身骨骼、關節的健康。其次,每天做頸部旋轉,讓頸椎朝不同的方向活動,并在每個方向停留五六秒鐘,增進肌肉對頸椎的保護能力。如果頸部出現長時間疼痛、手發麻、走路步態異常等早期頸椎病變癥狀,應及時找頸椎外科或脊柱外科診治。
高溫引發疾病三:腦血管病
桑拿天氣壓低,天熱人體出汗多,這種天氣會導致突發性眩暈、腦出血、腦梗死等腦血管病患者增多。在空氣流通不好、氣壓低時,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胸悶、頭暈等癥狀。當氣溫達到35攝氏度時,加上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血液黏稠會誘發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甚至猝死。
專家建議,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在這種天氣里最好少去人多、空氣流通不好的場所,并注意按醫囑服藥。老年人不論感覺口渴不渴,都要多飲水。要多喝涼白開,不要喝飲料,當出汗特別多時,可以喝些淡鹽水。
最好減少使用空調的時間,以手搖扇取涼為好。應特別重視中風先兆,一般來說,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酸軟無力、頻頻打哈欠等都是中風前的預兆,這些癥狀明顯時,切不可視為一般的感冒或疲勞,一定要速去醫院求診。
高溫引發疾病四:皮膚病
進入7月份以來,皮膚科門診患者絡繹不絕。根據某醫院公布的近期門診情況看,夏季高發的皮膚病主要有過敏性疾病(濕疹、蕁麻疹)、真菌性感染(手足癬、股癬)、日光性皮炎等幾種。過敏性皮炎最為常見,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因紫外線、芒果、菠蘿等水果可能引發此病。
皮膚專家表示,伏天的特點是溫度高、濕度大、紫外線強烈,要想預防過敏性皮炎,就要注意盡量避免上午10時到下午3時的'日曬。若需較長時間暴露于日光下時,盡量穿長袖衣褲,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外出涂防曬霜,即使有遮陽傘或帽。
也要涂上防曬霜。對芒果、菠蘿等可能引起過敏的水果不食或少食。另外,在這種天氣條件下,真菌繁殖能力增強,以致腳癬、手癬、股癬、汗斑患者增多,病情加重。
因此,要增加皮膚清潔次數,盡量保持干燥和清爽,穿寬松、吸汗的衣物,以防汗液增多,霉菌滋生導致或加重感染。還可以給脖頸、腋窩、肘窩等部位撲痱子粉、爽身粉,癥狀嚴重者可以使用干燥收斂和抗真菌的藥物。
高溫引發疾病五:熱傷風
炎熱的夏天,有些人會出現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黃、口干舌燥等一系列癥狀。這就是我們平時所稱的“熱傷風”。風熱之邪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夏季往往夾有暑、濕,故在患熱傷風的同時,兼有身熱有汗出而熱不解,頭脹如蒙,胸悶、泛惡、胃口差、口淡而粘等癥狀。
專家提醒,熱傷風要以預防為主,首先應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抵抗力。要養成經常性戶外活動習慣。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和人衛生。室內應經常開窗,使空氣新鮮。同時個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時間。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注意勞逸結合,工作上要避免長期處于過度疲勞狀態,也要有所節制。飲食以清淡為主,忌油膩辛辣燥熱之物。多吃些水果,苦瓜、蘿卜等理氣、去濕、清熱的新鮮蔬菜。
發熱在37.5度以下的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飲溫開水,吃點藿香正氣和清熱解毒的中藥,一般2-3天即可痊愈。發熱在37.5度以上,并伴有咽痛、咳嗽、濃痰者需及時到醫院就醫。
高溫引發疾病六:腸胃病
夏季各種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而人們喜進食生冷食物,因此最易引發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腸道疾病。同時,不少市民喜歡在夏季飲用冰冷飲品,但冰冷飲品可使人體的腸胃道溫度突然下降,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從而誘發胃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