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有幾次農民起義
唐朝末年民不聊生,人民過不下去就會開始考慮反抗起義,從陳勝吳廣中得到的靈感使得所有人都想試試當王侯將相。唐末有很多次的農民起義,這些農民起義都是民不聊生吏治黑暗活生生的證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唐末有幾次農民起義,歡迎大家閱讀。
唐末有幾次農民起義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東人裘甫舉起反唐義旗,咸通九年(868年)七月,駐守桂州防御南詔的徐、泗籍戍卒800人,因逾期不更換、而相聚兵變,殺都將,擁糧草判官龐勛為主,北還故里,乾符元年(874年),濮州人王仙芝在長垣聚眾數千,再次打起反唐旗幟,王仙芝余部和尚讓率領的義軍先后趕到亳州歸黃巢,眾推黃巢為主,號沖天大,建元王霸。
十二月十三日,黃巢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唐末農民起義戰爭,先后持續25年之久。特別是黃巢起義,歷時十年,建立于大齊,是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戰爭。
唐末農民起義的特點
唐末農民起義的特點之一是提出了“均平”的口號。均平就是要平均分配資源,包括土地、賦稅等。唐朝末年政治腐敗,中央有宦官當政,地方有藩鎮割據,農民備受壓迫,因此農民迫切希望國家的資源能夠平均分配。唐末農民起義的特點之二是農民軍作戰具有流動性。黃巢起義是唐末農民起義中比較著名的一次起義,黃巢在山東起義,其后下安徽,入江西,再南下廣州,最后又返回中原地帶,攻克長安,其間轉戰大半個中國。唐末農民起義軍之所以具有流動性,是因為農民起義軍的力量不夠強大,無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而唐朝的地方上是藩鎮割據,藩鎮之間沒有協調性,這使得農民軍可以在藩鎮之間的夾縫中生存下來。農民階級中夾雜小商人和知識分子是唐末農民起義的第三個特點。
唐朝末年商品經濟的發展促成了小商人的出現,但他們卻受到官僚的橫征暴斂,這使得一些小商人加入了農民軍,黃巢在起義之前就是販鹽小商人。唐末農民起義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起義時轟轟烈烈,最后卻慘遭失敗。唐朝末年的土地兼并與苛捐重稅使得農民對唐王朝心生痛恨,因此一支農民軍剛起義時可以得到許多農民的呼應。而農民軍最后慘遭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唐朝地方上的藩鎮代表的是大地主的利益,他們會聯合起來打擊農民軍。
唐末是個風云變幻詭譎的時代,人民生存不易,官員生存也不易。農民起義的無法成功還是因為農民階級具有一定的狹隘性,階級目光短淺,無法看到長遠的利益,歷史上那么多的起義,最后成功當上皇帝的農民也就朱元璋而已。
看了“唐末有幾次農民起義”還想看:
1.唐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有什么
2.唐朝著名歷史故事
3.秦末農民起義有什么歷史故事
4.黃巢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