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張裕葡萄酒博物館簡介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建在煙臺,黃渤海交匯的海岸線上,一座占地四公頃、客家人圍屋形狀、中西建筑風格交融的院落,原張裕老廠,中國葡萄酒工業(yè)開始的地方。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煙臺張裕葡萄酒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煙臺張裕葡萄酒博物館簡介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建在煙臺,黃渤海交匯的海岸線上,一座占地四公頃、客家人圍屋形狀、中西建筑風格交融的院落,原張裕老廠,中國葡萄酒工業(yè)開始的地方。如今,生產廠房早已搬遷,這里已建起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曾轟動世界的神奇建筑--張裕地下大酒窖就在博物館的下面,數(shù)以百萬的游人慕名而來感受酒文化的神奇。
于1992年建館,坐落于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六馬路56號--張裕公司舊址院內。該館主要由百年地下酒窖和展廳兩部分組成。大酒窖深七米,建于1894年,1903年完工,歷時11年,為當時亞洲唯一地下大酒窖。展廳通過歷史廳、酒文化廳、榮譽廳、書畫廳四大部分,比較系統(tǒng)地展示了張裕酒文化的百年歷史,展廳還陳列了許多名人墨跡及藏品。數(shù)年來,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做為張裕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先后接待了大量的中外來賓和知名人士,并被山東省政府和煙臺市政府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極大地擴大了張裕公司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館內分上下兩層,由綜合大廳、歷史廳、影視廳、現(xiàn)代廳、珍品廳及百年地下大酒窖等部分組成。百年地下大酒窖號稱遠東第一,窖內冬暖夏涼,拱洞交錯、猶如迷宮,包括亞洲桶王在內的上千只橡木桶整齊排列,蔚為壯觀。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世界級葡萄酒專業(yè)博物館。它以張裕110多年的歷史為主線,通過大量文物、實物、老照片、名家墨寶等,運用高科技的表現(xiàn)手法向人們講述以張裕為代表的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史,講述酒文化知識。翻開張裕的題詞簿,往昔那些政要的題詞比比皆是。博物館之旅是民族工業(yè)之旅,是歷史文化之旅,也是酒文化之旅,它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煙臺這座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酒城所具有的獨特酒韻。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總投資6000多萬元,由清華大學設計,氣勢恢宏、構思新穎。酒文化博物館現(xiàn)為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并已通過"全國工業(yè)旅游示范點"驗收,深受海內外游客的歡迎。在張裕公司110年大慶、"國際葡萄·葡萄酒論壇"開幕式上,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名譽局長羅伯特·丁洛特先生和張裕集團董事長孫利強先生共同開啟了新館大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煙臺張裕葡萄酒博物館設施
廣場
走進物館大門,首先看見的便是院內的"葡萄架",串串"葡萄"下面,掛著酒瓶,手指敲上去,會發(fā)出"1、2、3、4、5、6、7、1……"的音樂聲。廣場東側,幽幽綠地上佇立著張裕創(chuàng)始人張弼士先生的銅像,身著官服,目光深邃。當初投資300萬兩白銀創(chuàng)立的張裕公司,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yè)。這座銅像表達了張裕的后繼者對創(chuàng)始人的敬仰與緬懷。
廣場中央是酒神狄奧尼索斯高舉國際葡萄·葡萄酒城城徽的組合雕塑。鑒于張裕對世界葡萄酒行業(yè)的突出貢獻,1987年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將"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的盛譽授予了煙臺,使煙臺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酒城。
廣場東西兩側,各有數(shù)只橡木酒桶,這些橡木桶都已逾百年。行至近前,只見桶箍已銹蝕松動,桶身也因失去葡萄酒的滋潤而開裂,但依然可以聞到淡淡的香味。
拱形的老門樓坐北朝南,掩映在兩棵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的法桐下。這是一幢中西合璧、別具一格的建筑,西式疊柱大門,門頭上方書有"張裕釀酒公司"六個蒼勁的大字,據(jù)說是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做光緒皇帝老師的翁同和所題寫。門內正中對著的是一座筒瓦覆頂?shù)那迨秸毡冢毡谏系碾p麒麟浮雕躍然如生,透著祥瑞之氣。照壁背面刻有《張裕賦》,全文586字,簡潔明快而內涵豐富,濃縮了張裕百年發(fā)展歷程,充滿豪邁之氣。
展廳
博物館樓高四層,占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歷史實物、珍貴照片、翔實資料等,真實的展示了張裕公司100余年的輝煌歷史。最早獲得金獎,后獲得過31枚各種酒類金牌全部陳列在博物館,進一步了解了中國民族葡萄酒工業(yè)和張裕公司百年來走過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展廳里,陳列著珍貴的老照片、古老的制酒工具、泥人演示的早期釀酒場景,無聲地訴說著悠遠的歷史。張弼士三易酒師,幾經波折才聘得來自奧匈帝國釀酒世家的拔保為第一任釀酒師;張裕第一任總經理張成卿為建張裕耗盡心力,英年早逝;李鴻章親批準照,翁同和題廠名只收每字50兩白銀潤筆費;1915年的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張裕的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雷司令白葡萄酒一舉獲得四項金質獎章和最優(yōu)等獎狀……悠悠往事在這里流動、彌漫,讓人感嘆、給人震撼、引人遐想。
博物館展廳里還珍藏著來訪的政要、名家留下的墨寶。孫中山先生為張裕題詞"品重醴泉",據(jù)說是其一生中唯一一次為企業(yè)題詞;康有為,1917和1927年兩次來訪賦詩抒懷,留下了珠聯(lián)璧合的姊妹詩;張學良,借古喻今題詞"圭頓貽謀";劉海粟,88歲高齡留墨寶"醇厚芳香,朝暉光燦";黎元洪題"醞釀太和",袁世凱題"瀛洲玉醴",宋子文題"芳冽馳譽"等,都不失文雅。1992年,張裕百年大慶前夕,中共中央江澤民,親臨張裕視察并題詞"滄浪欲有詩味,醞釀才能芬芳"……眾多的政要名流在這片醞釀芬芳的地方留下了手澤足跡,數(shù)量之多、品位之高,令人嘆為觀止,為張裕悠遠燦爛的文化增添了幾多神韻。
酒窖
博物館之旅,在神秘幽深的百年地下大酒窖走上一遭,是讓人終生難忘的體驗。沿著螺旋階梯向下,一縷縷馥郁芬芳的酒香撲鼻而來,令人不禁貪婪地深深呼吸。窖內別有天地,八個拱洞縱橫交錯,猶如迷宮,一排排陳釀著葡萄酒或白蘭地的橡木桶靜靜沉睡,而酒窖中彌漫的香氣猶如它們甜美的夢。在百年老桶群中,有3只被稱為亞洲"桶王",每只可貯酒15噸,一個人即使每天喝一斤,80年也喝不完。很多游客在"桶王"的身上系上鮮艷的紅綢帶,然后寫上自己的名字,再默默地許個心愿,據(jù)說這樣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和祝福。
這座亞洲最古老的酒窖深入地下7米,低于海平面1米,距海岸線不足百米,至今無滲漏,被譽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跡。但其建造過程也是非常艱辛的。據(jù)導游介紹說,大酒窖從1894年破土動工,因為土層為沙質,開工不久即因滲水而坍塌。后來以洋法再建,全部采用鋼鐵構件,但地下潮濕使鋼鐵部件銹蝕嚴重。后逢連降幾天暴雨,洪水大量灌入,再度坍塌。面對連接失敗,經過集思廣益,最后采用中西結合的辦法,即頂部運用石頭發(fā)碹結構,墻壁用石塊加洋灰(水泥)砌成,墻體內再以碎磚、沙石填充,使窖體異常堅固。如此先后改建三次,歷時11年,1905年才竣工。倘佯在酒窖中,聆聽著過往故事,真有點不知今夕何夕年。
酒文化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無過于珍藏百年的大酒桶了,張裕博物館珍藏的橡木桶有大有小,共有148種型號,其中有3只大桶,是用法國林茂山所產橡木制成,橡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鋸開的桶材且都置放三載,經日曬雨淋,直到寄生出野生山蘑菇,并呈黑色,才被優(yōu)選制桶。用橡木制成的桶,酒液不外滲,透氣性又強,有利于酒液"呼吸",還能散發(fā)出特殊的香氣,每只桶貯酒15000公升。張裕最早的酒桶是從奧地利運來的,運來時是一堆加工好的木板,在地窖中一塊塊拼起來,加上銅器才算完成。這些木桶雖已百年,但保存完好,如今作為文物供人觀賞。
其他景點
具有百年歷史的張裕公司,每年釀造出數(shù)萬噸的葡萄美酒,傳奇品質,令人心儀。游客在此可以按照規(guī)定有限度的品嘗白蘭地、葡萄酒等品種,親口體驗名不虛傳的張裕美酒。
在張裕公司大門前面的銷售公司里買到各式的張裕葡萄酒
包括包裝精美的XO級、VSOP級、VO級、VS級以及普通級金獎白蘭地、張裕紅、白葡萄酒和張裕干紅、干白葡萄酒、至寶三鞭酒、靈芝酒、金雞鐵樹酒等保健酒及張裕葡萄、蘋果大香檳和小香檳。而且價格比市面便宜。
參觀葡萄酒工業(yè)化生產的全過程
乘車去張裕葡萄酒莊,走進煙臺的"鷹冠莊園",參觀葡萄酒工業(yè)化生產的全過程。占地2000畝的酒莊,游客可以在葡萄園休閑,采摘、品嘗各種各樣的葡萄品種,可以觀海聽濤,到生產線觀看壓榨、發(fā)酵、過濾、貯藏、包裝等釀酒全過程。是一種特別適合于城鄉(xiāng)休閑游客的旅游活動。
看了煙臺張裕葡萄酒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