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暑節氣具體時間表
小暑代表的意思是小熱,表示夏季炎熱的天氣即將來臨,但是還只是小熱,還沒到最熱的時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暑節氣具體時間表,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2023年小暑節氣具體時間表
今年小暑的具體時間處于2023年07月07日十六點三十分二十九秒,在一年所有節氣中位列十一,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從小暑開始便常有雷暴天氣。
小暑節氣簡介
小暑節氣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排行十一。它從7月7日或8日開始,至7月22日或23日結束。此時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來,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農諺有“小暑交大暑,熱的.無處躲”的說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故農諺又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的說法。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華字典中“暑”為熱,但這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熱,而是炎熱。小暑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古代有個成語就是說小暑的說:寒來暑往。其實意思就是說小暑、大暑與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小暑是表示夏天暑熱程度的節氣。
小暑民間傳說
1、“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2、民間說“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傳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割在兩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間卻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么辦呢?所以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3、相傳這一天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失去了行動自由。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準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小暑節氣代表著什么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為小暑天。“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這時與夏至相比,白天已經開始變短了,但是氣溫卻一直在升高。
因為,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雖然己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收支情況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北半球的溫度還會繼續上升,而不會隨日照時間的縮短而馬上改變。由此可以推出,雖然從天文學上說,小暑時北半球的光照時間己經縮短,但是真正炎熱的夏天還沒有到,于是就被稱為小暑,并且民諺也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小暑節氣吃什么食物養生
1、食新
以前小暑,人們會食用新米,這個時候剛收割的稻谷,去殼之后做成米飯,然后拿來食用,還要品嘗新酒。
2、黃鱔
“小暑黃鱔賽人參”,這個季節的黃鱔十分肥美,最美味,最為滋補了,吃黃鱔都不會錯過這個季節,能夠起到強筋骨的功效。
3、綠豆芽
夏天綠豆芽生長旺盛,同時綠豆芽又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和綠豆相比,營養價值更高。所以小暑節氣之后,人們大量食用綠豆芽,補充營養,預防中暑。
4、蓮藕
夏天潮濕又悶熱,身體因為這樣的高溫天氣,非常的壓抑,脾胃不適。而蓮藕清熱、涼血、滋陰、補脾胃,在夏天是很好的滋補食品,要多吃。
5、餃子
正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也就是小暑過后的第一個九天,在小暑節氣的時候,天氣炎熱,食欲不振,身體消瘦,可以吃餃子開胃。餃子在傳統食物中,是非常滋補的食物,營養開胃,沒胃口就可以吃餃子。
6、伏面
三伏天吃面,從三國時期就有的傳統習俗,《魏氏春秋》中說:“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天氣炎熱,吃熱乎乎的面條,可以促進排汗,排汗過后,身體會更加涼快。
7、羊肉
江蘇徐州,每年都有伏羊節,三伏天吃伏羊肉,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習俗了。羊肉溫熱性,夏天的時候,吃羊肉和羊湯,可以促進身體排汗,排出毒素,對身體有大大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