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覺得象牙能殺神
古人為何認為象牙可以弒殺神明?這是怎么回事?古人為何覺得象牙能殺神?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人為何覺得象牙能殺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古人為何覺得象牙能殺神: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象是一種充滿濃厚異域色彩的動物,常見于《動物世界》一類節目,而人類駕馭的馴化大象,也充滿異國色彩,最容易聯想到印度、東南亞之類的地區,背景是一片香蕉林。《說文》:“象,南越大獸”,說明至少在東漢人看來,大象已經是一種充滿南方異域色彩的動物。人類馴化的大象在中國也偶有分布,一般會聯想到西雙版納,再遠一些也是南蠻孟獲的戰象,讓蜀漢士兵望而生畏,落荒而逃。但無論如何,一般人很難將大規模馴化、飼養并駕馭大象和中原古代人群聯系起來。
戰象無疑是古代戰場上的“大殺”,且不論戰象本身的物理攻擊和沖擊力,僅其架勢,就足以震懾對方士兵的心理,面對長鼻獠牙的巨獸,臉色已青白相間。古希臘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征記》記載,印度的戰象曾經給橫掃世界的馬其頓征服者留下深刻印象。印度人用200頭戰象配合300輛戰車、4000名騎兵及3萬步兵阻擋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在列陣的最前線布置一列戰象,每隔十來丈擺放一頭,在步兵防線之前形成一條防線。在任何情況下,敵人都不敢從大象之間的空隙沖進來。“騎馬的當然不行,因為馬一見大象就驚,步兵更不行。因為在列隊向前推進的重裝部隊面前,他們無法前進,而且大象也會沖擊和踐踏他們。”號稱“世界征服者”的亞歷山大軍隊,在印度戰象的實力面前,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公元前219年漢尼拔在特雷比亞河戰役中大勝羅馬軍團,也是依靠37頭戰象從側翼涌出,突破了羅馬軍團的三重防線,擊敗了羅馬人的絕對優勢,從而大獲全勝。
《劍橋戰爭史》說,象的龐大體積與重量本身便足以構成強大的戰斗力。戰象具有如此驚人的優勢,因此也被廣泛使用于古代世界的戰場上,包括波斯、埃及、塞琉古、安條克、帕特亞、斯里蘭卡,乃至中古歐洲查理曼、腓特烈的戰爭活動中都有戰象的使用。戰象是廣泛分布于古代歐亞、北非的常見兵種,同樣也存在于先秦時代的東亞。
象牙簡介:
象牙是一種白色硬質物體。主要成分為牙本質,和骨頭的成分相似。狹義地說是雄性的象或猛犸象的獠牙,廣義地也可以指其、河馬、野豬、海象、鯨等動物的獠牙或牙齒。象牙在古代是一種貴重的材料,用來制作牙雕、假牙、扇子、骰子等。近代用來做裝飾品或用具,如牙雕、臺球、骰子、鋼琴鍵、麻將、扣子等。塑料出現之后,在眾多領域替代了象牙,但因為象牙的稀有,一些奢侈品仍然使用象牙。由于大象數量銳減,環保主義者希望在國際范圍禁止象牙貿易。不過是否應該禁止象牙貿易則直到今天還存在爭議。
所有哺乳動物的牙齒或獠牙的化學組成是相同的,因此來自不同動物的“象牙”材料基本上也是相同的。不同動物的象牙的顏色可能稍許有些不同。
牙齒和獠牙本來是同樣的物質。牙齒是特別的、用來咀嚼的結構。獠牙是伸長的,伸出嘴唇的牙齒,它們從牙齒演化出來,一般作為防御武器。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牙齒由牙根和牙冠組成。
牙齒和獠牙的結構是相同的,從里向外它由牙髓、牙髓腔、牙本質、牙骨質和琺瑯質組成。
牙髓腔壁上的牙本質細胞向外造成牙本質。象牙雕刻品主要是由牙本質組成的,它是牙齒或獠牙的主要組成部分。牙本質的無機部分主要是碳磷灰石,牙本質內部有非常細小的管道,這些管道從牙髓腔向外輻射到牙骨質。不同動物的象牙中的管道結構不同,其直徑從0.8到2.2微米不等。微管的三維結構每個動物都不一樣。
最近兩年間,隨著被稱作為雜件的竹木牙雕等備受追捧,古董象牙雕刻藝術品也受到新的春天。拍場中,古董象牙雕刻品的成交價一路走高,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象牙浮雕荷塘春色筆筒”最終落槌價為二百二十四萬元。
除被制作成藝術品,象牙還有藥用價值。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指出,象牙粉能定驚、安神,還能祛濕解毒,象牙粉還可以用來美容。此外,象牙在佛教界也被視作圣物,人們認為它有辟邪納福、安神鎮宅等意義。
鬼斧神功的象牙雕刻術
古典象牙雕刻技法完備,手法多樣,有圓雕、淺浮雕、高浮雕、鏤雕等。這些方法,在竹木牙雕上或其它材料上都有體現,堪稱鬼斧神功,象牙球和象牙席更是登峰造極。
象牙球雕刻藝術成熟于清代,這種象牙球交錯重疊,球體從外到里,由大小數層空心球組成,但層內有層,每個球均能自由轉動,且具同一圓心,每一套球又雕鏤著精美繁復的紋飾。據《格古要論》載,宋代出現3層套球,時稱“鬼工球”。乾隆時套球達10多層,清末時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層。但這種難度極大且特殊的牙雕技藝已很少有人掌握。
象牙編織始于漢代。象牙編織關鍵的是劈絲,劈絲前要把象牙用特制藥液泡軟,然后才可劈成均勻的薄片,象牙席制作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清雍正皇帝有感于制作太勞民傷財,遂下令禁做牙席。目前,象牙編織席存世僅二張,均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象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象牙在收藏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象牙包括象牙在內的如河馬、海象、野豬、鯨,猛犸等某些較白較大可以雕琢的哺乳動物的牙;狹義的象牙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象的長牙。
象牙在收藏界被譽為有機寶石,呈弧形彎曲狀,橫截面近圓形,紋理線獨特。細心觀察,可發現兩組十字交叉狀紋理線組成的棱形圖案,一般為瓷白、奶白、淡黃色。象牙具有柔和的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硬度2.5左右,韌性極好,密度為1.85。象牙潔白純凈、溫潤柔和,這點其它寶石望塵莫及。象牙產自亞洲和非洲,但隨著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提高,大象被列為了禁獵動物,象牙的貿易被禁止。猛犸,也稱作猛犸象,它生活在高寒的西伯利亞等地區,隨著冰河期的結束,它突然消失了,只留下許許多多巨大的彎彎的長牙。現代象牙不準流通后,猛犸象牙成了象牙的替代品。
象牙鑒別保存基本要點
象牙是有機寶石,它的保管與紅珊瑚、珍珠一樣也要避開酸堿。環境不可過冷過熱,過于干燥,更要避免烈日直射,否則象牙易開裂、發黃。除去保管因素,象牙自然發黃是年代的標志,發黃且有著厚重包漿的象牙不可多得。
由于年代久,遠象牙不僅會發黃還會有微裂,這種微裂如在無紋飾的象牙器物上出現(如象牙勿板)反而增加了內涵,增加了可看性,這種自然的微裂不僅不會降低價值,反而市價更高。收藏界將這種微裂稱作“笑”,“笑”越多越有人喜歡,也越具收藏價值。
猛犸象牙與象牙幾無差別,年代較近的,質量好的猛犸牙去皮后幾乎和真正的象牙一模一樣,但猛犸象牙比象牙要干一些。
另外,一些廣義上的象牙,如河馬、海象、野豬、鯨的牙齒則較容易鑒別,這些牙基本沒有漂亮的網狀紋。